创新教育 https://moonshotacademy.cn
不能杀死我的终将会使我强大。这句话放在个人身上适用,放在国家层面更加适用。
南极,美丽的净土!
众所周知,南极位于地球最南端,被人们称之为第七大陆,也是地球上唯一没有人类居住的大陆,也是地球唯一的一片净土。
它的面积高达5200万平方公里,被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包围,这里的平均海拔大约是2350米,常年平均气温零下25℃,最低可达零下89℃,有着随处可见的冰川和皑皑白雪。
由于其寒冷严峻的自然环境所以只能生活着一群脂肪较厚的动物,比如企鹅、海豹、海狮以及部分极度耐寒的狼群等。
可喜的是,这个天然冷库拥有着极为珍贵的淡水资源,同时也蕴藏着富饶的煤铁石油与天然气等物质资源以及丰富的金属物质。
正因如此,多年来南极备受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各个国家争先恐后的在南极开展科考工作,当然我国也不甘落后,并积极参与其中。南极的科考对于每个国家而言都是举足轻重的,它不但具有着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还有着极高的科研价值和军事价值。
也正是因为世界上的列强们纷纷都想将南极这块瑰宝占为己有,于是在1959年在世界各国的上一下在美国华盛顿签订了《南极条约》,旨在承认南极洲永远继续专用于和平目的和不成为国际纠纷的场所或对象。此后南极会议也曾在世界上多个国家多次举行。
南极会议,中国受尽屈辱!
可是也就在一次在澳大利亚举办的,由西方国家主持的南极会议中,中国代表团却被请出去喝咖啡,代表们含泪当场立下誓言,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983年中国参加了在澳大利亚召开的《南极条约》的第十二次会议,派出了郭琨、司马俊、宋大巧三位代表以观察员的身份出席。
三位代表怀揣着庄重兴奋的心情前来参会,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次会议却给他们以及自己的祖国带来的是羞辱与蔑视。因为正当会议进行到关键性的决策时刻时,会议主席说道请非协议国的代表退场,到外面喝杯咖啡。
郭琨他们也注意到主席的目光明显是冲着他们三人的,那种冷眼里的蔑视让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屈辱与嘲讽,更让他们内心充满了愤怒与不甘。
最后他们还是无奈含着泪走出会场,并在内心暗暗发誓我们中国总有一定会变得强大起来,我们一定要建立完全属于自己的南极考察站,要堂堂正正的参加南极会议,如若不能,此种会议我们断然不再参加!而更令人气愤的是,即使在会议之后,中国代表团也未被告知会议的决定和结果。
他们为什么如此针对中国代表呢?1959年《南极条约》签订后经历了多次修订,参与其中的国家也有了缔约国与协商国之分,缔约国在南极事务中仅仅只有发言权,没有决策权和表决权,而我国当时的身份就是缔约国的身份。
南极,中国人来了!
郭琨等人为了能让中国和中国人民在南极大陆站稳脚跟,他们和其他科学家都强烈呼吁应该早日建造自己国家的南极站。国家也为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以及大量的资金投入。
值得庆贺的是,在国家的极为重视和大力号召之下,有志之士主动请缨跟随郭琨,前往酷寒的南极大陆开展考察工作。
中国的科学家们不怕苦不怕累,愣是在缺乏经验和技术的条件下,凭借着自己刻苦钻研,终于在1985年建立起了属于中国人民自己的科考站——长城考察站。
尽管如此,许多国家却并不承认南极长城考察站,而且理由也是相当的荒唐。他们认为如果为了科学考察,考察站应该建立在南极大陆上。
随后在2005年,中国南极科考队成功达到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这个被称为地球上“不可接近之地”的地方从此便有了中国的足迹。
三十多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极地工作人员的经过不懈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务实笃行,中国在南极大陆先后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和罗斯海新五个科考站。
而中国也因为考察站的成功建立,缔约国身份也正式被协约国所替代,中国也在有关南极会议上的决策讨论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大力发展,我国各方面也逐渐强大起来,在国际舞台上拥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
30多年前那个被“请”出去喝咖啡的中国如今已成为英美等各大西方国家积极主动合作的对象,这些国家纷纷希望能够从中国获得宝贵意见和帮助。
曾经有位极地专家表示,中国人从最初的南极生存、观测采样发展为足够有能力到自己感兴趣、具有科研价值的领域活动,这是中国的南极科考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南极地区生物、地理、历史等各类科学研究均做出了极大贡献。
小结:
是这些勇敢无畏的极地工作人员,是他们的辛苦付出,撑起了我们的中国梦。艰苦奋斗的中华儿女用“中华魂”撑起了中国自由翱翔的翅膀,中国将用她那坚韧柔软的翅膀守护着这群儿女。如今,不仅是南极,即使在世界各个舞台上,中国的身影也随处可见,并且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历经了各种各样磨难,也变得越发奋勇。今天的中国早已焕然一新,再也不是30年前那个被“请”喝咖啡的国家了。让我们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喝彩,也祝愿她明天会更好。
感谢阅读!点个关注再走呗~